来源:山东交通广播
近日,在烟台举办的海洋渔业产业博览会上,山东省应急产业协会理事单位——泛海海工(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展示了其研发的“永不沉没”新材料船舶,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这款新型船舶以其出色的耐冲击耐腐蚀性能、环保特性以及独特的“不沉”设计,成为了海事科技装备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之前,我国的船舶大多由木材、金属或玻璃钢等材质制成。泛海海工独辟蹊径,研发出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并用于建造船舶。用这种新材料制造的船体即使受到强烈的冲击,也能保持完好无损。这一特性使得该船舶特别适用于应急救援、海洋执法以及军用等特殊场景。
除了耐撞、耐磨等出色的物理性能外,这款船舶还体现了研发者对环保的深刻理解。由于使用了新材料,船舶无需再像传统船舶那样使用油漆进行船体喷涂,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渣、废水、废气的零排放,杜绝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国家倡导的环保理念高度契合。
泛海海工董事长潘岩介绍,“永不沉没”的船名并非空穴来风。首先,这种新材料的比强度与钢相同,但韧性却是钢的12倍,这使得船只在碰撞时既能保证船体不受破坏又具备优异的韧性,能够像气球一样弹回,大大降低了损坏的可能。其次,船体材料比水轻,再加上独特的船体结构设计,进一步确保了泛海船只的“永不沉没”特性。
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泛海海工的新材料船舶已经拓展到应急指挥救援、海洋渔业以及近海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其耐磨耐撞、免维护以及结实耐用等特性,使得该船舶在这些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海工在解决船舶附着浮游生物和贝类这一行业痛点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船舶无论大小,在水中航行一段时间之后,船体往往会附着大量生物,影响着船舶的安全性和能耗。泛海海工通过材料改性技术,使船舶表面材料形成了一层光滑的涂层,配合材料本身惰性特性,可以有效防止贝类等生物的附着,破解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群“80后”的创业者,泛海海工团队组建的时间并不长,科技研发实力却十分雄厚。他们的技术力量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与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学院的合作,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及自身的技术储备提升与工艺积累改进。正是在这些力量的加持下,泛海海工在新材料船舶的研发上取得了一个个重要突破。截至目前,他们已获得30多项专利,涵盖了材料、建造工艺、设备、船舶设计以及智能驾驶等多个方面。
然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新材料船舶在我国相关领域的认可与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国家检验法规的制定工作。
山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程咸勇对泛海海工的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新材料船舶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要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同时,他也表示协会将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推动其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泛海海工的“永不沉没”新材料船舶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它为我国海事科技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随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相信这款新型船舶将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效的海洋应用体验。
来源:山东交通广播 ——